改革開放以來,中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從無到有,從小到大,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發展。在經歷了20世紀80年代的起步階段、90年代的調整階段、到本世紀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🦸🏼♀️,高等職業教育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🍋,無論在理論上🕟、政策上、還是在實踐中都走到了高等教育的中心地帶。截止2011年🪘,全國普通高校2305所,其中高職院校1071所,在校學生631.47萬👼🏻。重視和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已成為國家戰略和社會共識。伴隨著職業教育發展的春風和改製的推動,科技學院日新月異📝,成績斐然👨🏻🚀。高職、電大、成人教育“三校聯動”👨❤️👨,事業規模成倍增長。我們因見證了科技學院的成績而自豪✔️,也感謝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和集體智慧🕐。展望未來,特別是創建特色高職的目標🥙,我們在傳承既定方針,繼續抓好內涵建設的同時🤓,更重要的突破還在於創新,在於改革。我就進一步開放辦學👩🏽🚒,創新改革提幾個方面的思路🤱🏼♻:
一👮🏿♀️、關於提升教師科研與社會服務能力問題
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是大學的職責之一,也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之一。培養和提升教師的科研與社會服務能力必須打破框框,借助外力外腦👨🏽⚕️:與企業聯合申報課題,甚至可以嘗試由企業牽頭申報各級各類課題,既可以加強校企合作的緊密性,又可以增強研究課題的應用性;學院的兼職教師不能局限於上課教學的教師🧑🏽🦲,還要有意識地選擇聘請一批能結合學院專業建設而承接項目,參與課題研究的研究型兼職教師與科研人員👨🏼🔬🦶。信息是科研和社會服務項目的源頭,政府政策是項目的最大信息源,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,將課題申報🦖、項目投標、企業走訪、參與研發作為常態化的日常工作,從小到大,從無到有,每個專業都可以開辟出為社會服務和科研創新的新天地🏛。
二🙂、關於實施靈活的學期與學分製的問題
5月我在商務流通系調研時🤕,韓芳主任提出學生承接並完成企業委托的一個電子商務開發項目,可以作為一門課程並給與學分👩🏿🚒⛹🏽♂️,我很認同。教育部教職成[2011]12號文“關於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幹意見”中提出💫:高等職業學校可依據專業對培養的特殊需求𓀈,適當延長或縮短相關專業的修業年限。教學方法可以改進,學院機製可以改變,學期設置和學分製實施等也是可以改革的,關鍵是要尊重學生的學習權利🫷🏽,學有所用,培養對國家👼🏽、對社會有用之才➜👨👩👧。
三👩🦽➡️、關於校辦企業及“校中廠🐋,廠中校”的建設問題
“校中廠🧧,廠中校”是深化校企合作的最積極、最有效方式♗,通過這樣的合作🫸🏻,課堂建在了產業園區🫶、企業車間,企業提供設備和技術,工程師參與教學科研,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,教師成為校企合作的參與者和領軍者。同時校辦產業還承擔著“造血”職能,可以在學校設立獎教基金那就是對學院更大的貢獻。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的難點,常常“剃頭挑子一頭熱”:學校熱,企業冷。要改變這一現狀🧚♂️,從“單人舞”到“雙人舞”⏸🔕,校辦產業會起到創先引領作用,“校中廠,廠中校”是最好的載體和形式〰️。
四🕵🏽♀️、關於創新與人才評價的標準問題
創新是學院發展的動力!檢驗我們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的標準是什麽👨🏽?一是看學生是否學到真正的技能,可以有一個體面的就業;二是看這種理念或做法是否符合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,具有引領作用;三是看是否促進學院創建特色高職🤦🏽♂️。改革創新需要好的政策保障,什麽是好的政策?一是看是否引領與激勵了教師的創新和實踐,有時甚至是一種態度🫧;二是看是否促進專業發展和校企合作;三是是否兼顧到多做多得,公平合理🧑🏽🦳。時代在發展🚞,學院在發展💵⛹🏿♀️,我們唯有快步前行。改革涉及到眾多方面:我們的教學載體從黑板到互聯網,教學方法從一人主講到師生互動體驗⛸,考核方式從唯一標準答案到多元化理解與創新🍽,課堂從教室到工廠🧖🏼♂️🚔,教學者從老師到工程師🤸🏽,循規蹈矩只能落後於別人,左顧右盼只能貽誤時機,爭論不休更是百害無益。此次申報上海市特色高職取得成功🦧,就是我們在辦學理念、專業建設、材料申報等方面的創新,突出了與其他高職院校競爭的的差異性與亮點🔹,得到專家們的高度認可。
各位老師,同誌們🚭🧳,我們的目標是要培養生產、建設、服務、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,創建特色高職必須以就業為導向🏝🦺,以重點專業建設為綱💇🏼♀️,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🧜♀️🧻,走校企合作,產學研結合的發展之路🧑🏼🦰,銳意改革🕌,大膽創新🫃🏿🏋🏿♂️,突破難點,使學院成為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、上海領先的特色高職院校🤹🏼♂️👨🏿🍳!
學院在於發展,發展在於改革👸🏿,改革在於創新。解放思想,大膽探索永遠是科技學院發展的動力,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光榮使命!讓我們一起努力!